2014年6月16日星期一

大都市怎樣做到文明養犬?

大都市怎樣做到文明養犬?

大都市怎樣做到文明養犬?


  2005年4月12日,北京文明養犬宣傳員掛牌上崗。(資料照片)劉航

  【提問】

  傢住普陀區光新路的八旬老人朱任之日前致電本報962288熱線反映,石泉路漢陰路口的弄堂內經常有人不牽狗繩遛大型犬。朱老伯向狗主人提出後,對方卻表示,“我的狗不咬人”。朱老伯問,同樣是大都市,北京在“迎奧運、講文明、治陋習”的過程中,有什麼好辦法解決“不文明養犬”的老問題呢?

  【回答】

  北京豐臺區右安門街道東濱河社區是一個典型的“大雜院”,2600戶居民有的住商品房,有的住老房子,但兩撥人裡,愛養狗的都不在少數。社區黨委書記谷鳳啟上任4年半,眼瞧著過去遛狗不牽狗繩、狗屎狗尿不及時清理等不文明鏡頭如今在社區難覓蹤影,他把這歸功於北京的“大氣候”和社區的“小環境”。

  “大氣候”首先要說說2003年10月15日起實施的《北京市養犬管理規定》。谷鳳啟說,新規定以“管理”代替1994年頒佈施行的《北京市嚴格限制養犬規定》中的“嚴格限制”,養犬人首付管理費由過去的5000元降至1000元,但“約束”也更多更明確,如“攜犬乘坐電梯的,應當避開乘坐電梯的高峰時間,並為犬戴嘴套”、“攜犬出戶時,對犬在戶外排泄的糞便,攜犬人應當立即清除”等條款。如果不加註意,養犬人將被罰款,情節嚴重的還將吊銷養犬登記證。

  對於谷鳳啟這樣的社區工作者來說,新規定帶來的最重要變化在於政府把“管狗的權力”更多地下放給基層群眾自治組織:個人養犬要征得居民委員會(或村民委員會)同意;基層自治組織可以決定地區內禁遛區的劃定范圍;沒有基層組織出具的符合養犬條件的證明,公安機關不予登記……

  “不文明養犬引發的矛盾大多發生在社區,居委聯合物業一起出面管理,居民比較容易接受”,谷鳳啟告訴記者,在“大氣候”的影響下,社區開始重建“小環境”。居委會為瞭把好“第一道關”,經常舉辦各類活動:表彰文明養犬好榜樣;介紹科學養犬新知識;宣傳文明養犬新規定……通過居委會這座橋梁,社區裡養犬人互相交流經驗,和不養犬的居民也多瞭一份溝通。一個別開生面的“狗傢長會”由此應運而生。

  谷鳳啟回憶,給小狗“開傢長會”的創意源自東濱河路2號院社區工作站。起初,2號院40個養犬戶每戶派一名小狗“傢長”參加會議,通過討論制訂自律公約,制作文明養犬提示語貼在電梯;每天都有“傢長”代表輪流值班監督,並負責打掃樓道和院內責任區的狗屎狗尿。“這一招真挺管用”,谷鳳啟說,後來“狗傢長會”開得不那麼勤瞭,因為各傢都漸漸地給小狗做出規矩、養成習慣。

  從政府嚴格限制到基層自治組織發揮作用,再到養犬人自覺自律,管理重心下移收效顯著。據不完全統計,截至去年底,北京共成立4000多個養犬自律會,基本覆蓋全市95%的社區和85%的農村地區。

  點到為止

  上海市社區發展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徐中振認為,北京推行文明養犬新規時,更多地“放權”給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做法值得學習。對類似養狗等涉及社會習俗、個人愛好的社會事務,政府部門不能大包大攬,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,關鍵是幹預要適度、方式要得當。除瞭自上而下的引導,更應充分發揮自治組織等社會力量作用,自下而上地推動,共同營造文明氛圍。
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