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9月23日星期二

面對天量信貸“後遺癥”商業銀行邁進貸後管理年



mortgage,借錢,貸款 - 面對天量信貸“後遺癥”商業銀行邁進貸後管理年


















mortgage,借錢,貸款 - 面對天量信貸“後遺癥”商業銀行邁進貸後管理年


【finance company, mortgage, 借錢, personal loan, 個人信貸, 私人貸款, 貸款, 借貸, 按揭, 樓宇按揭, 物業貸款, 二按, 財務公司, 財務】

  去年各銀行天量信貸所可能引發的壞賬風險,讓監管層愈發擔心。日前,央行公佈瞭《貸款統計分類及編碼標準(試行)》,將首次統一銀行貸款統計標準,監控規模及風險。針對央行這項措施以及天量信貸的“後遺癥”,銀聯信分析師符文忠對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,這是管理層控制貸款規模的又一舉措。

  他提醒,在2009年超額放貸後,商業銀行在今年已邁進貸後管理年。各傢銀行應針對造成貸後管理薄弱的原因,制定相應的對策,強化貸後管理。

  監管層今年控制信貸 信心堅決

  由於商業銀行去年業務的快速擴張,9.6萬億元的天量信貸投放使得銀行的資本金嚴重不足。在監管壓力下,部分銀行的業務擴張受到極大限制。另外,2009年銀行大量投放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,也導致銀行壞賬風險上升。

  根據今年政府工作報告,我國2010年新增人民幣貸款目標為7.5萬億元左右。業內人士表示,隨著房地產調控及金融監管加強,這一目標將不難實現。今年經濟增速連續數月走高,CPI漲幅連續4個月超過2%。通貨膨脹壓力加大。在這種情況下,控制新增信貸投放將成為重要手段。

  從信貸節奏來看,管理層已經明確今年將把均衡放貸作為監管工作重點,按照“3:3:2:2”的季度投放比例嚴格要求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,防止貸款大起大落。消息人士透露,管理層已經要求商業銀行對一季度的超量信貸投放,在二季度一並回補,4、5月新增信貸明顯放緩。這將避免出現去年新增貸款大幅超過既定目標的情況。

  今年以來,央行已三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,收緊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目的非常明顯。部分銀行存貸比超過監管要求、資本充足率不足,這些都大大降低瞭商業銀行業務擴張,增加風險資產權重的內生放貸沖動。

  針對日前新統計標準的出臺央行表示,貸款是我國實體經濟最主要的融資渠道,合理的信貸規模和結構將促進金融機構合理配置金融資產。試行統一的貸款統計標準,更利於中央銀行監測和分析貨幣信貸政策傳導過程與效果。

  進入貸後管理年 防范風險成銀行重點

  商業銀行信貸的快速增長,令今年中期內出現壞帳以及資產質量惡化的風險極大。當前我國銀行業進入貸後管理工作年,如何有效地進行貸後管理,防范銀行信貸風險,成為商業銀行今年的工作重點。

  銀聯信分析報告顯示,目前商業銀行貸後管理目前主要存在包括貸後管理認識不足、貸後檢查履職不足、貸後監管與預警不足與貸後管理能力不足等多項問題。

  自去年底到今年2 月份,銀監會連續出臺瞭《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》、《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》、《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》和《項目融資業務指引》(簡稱“三個辦法一個指引”)。這“三個辦法一個指引”涵蓋瞭包括企業貸款和個人貸款在內的各類貸款業務,明確規定對貸款實行全流程風險控制,強化瞭對貸款資金支付的管理,初步構建和完善瞭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貸款業務法規框架,將作為我國銀行業貸款風險監管的長期制度安排。

  符文忠認為,為瞭防范信貸後遺癥可能產生的風險,商業銀行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調節。

  首先,轉變思想觀念,樹立嶄新的貸後管理理念。貸後管理是銀行全程監控風險的重要環節,是價值實現的關鍵階段,因此必須克服“重貸輕收,重貸輕管”的思想傾向,將貸後管理做到實處,處理好貸款營銷和風險防范之間的矛盾,加大貸款質量考核指標的比重,對形成不良的要從嚴問責,以貸後管理推動業務的穩健發展。

  其次,強化隊伍建設,打造一支過硬的客戶經理隊伍。

  此外,要強化貸後監管,構建貸後管理長效機制。最後,社會信用體系的完善是進行貸後管理的有力保障,目前必須加快立法,從法律上規范約束銀行、企業、中介機構及相關部門的信用行為,建立信息披露制度,為金融企業信貸風險的防范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。



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